上海市建管委沈宏:政府将加快BIM配套政策的落地

2014-12-29

     

    沈宏(上海市建管委市场监管处副处长):谢谢大家,天气比较冷。这个会堂里好像没有空调,我觉得大家来了以后(让我)想起一首歌,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我对BIM在整个方面的推进更加有信心。我本来一直在想以勘测技术协会先牵头做这件事情,因为设计是龙头。没想到施工行业协会把这个事情做在前面了,而且我觉得我们的施工企业非常踊跃。那么今天我主要把市政府转发的58号文件给大家解读一下,因为我参与了整个文件的起草,当中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些背景,包括我们的一些措施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对这个文件有更深的理解,然后在推进上海的BIM技术过程中,各位能够发挥大家的作用。在整个介绍里面,大家知道这个文件前面有一段话,其实是关于我们政府在起草当中怎么理解BIM的, 从某种意义来说对比1998年推CAD时有很本质的区别,当大家在不同的角度去看BIM的时候,大家的理解都不太一样,众说纷纭。首先我们在这个话里面定义了三个技术:第一个技术被我简化了,因为第一个技术原来加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我这里简写成信息技术。因为我认为BIM本身来说是整个建筑业朝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信息技术,对BIM的理解跟我们原来的概念有点不一样,他是基于三维的数字模型,我们后来衍生为企业等等,其实核心就是三维模型。在整个(与BIM有关的概念)里面因为前段时间也看了一下国外有家著名的建模软件,里面提到了两个概念给我印象非常深,第一个概念对三维模型的设计它是基于构建的也就是所谓的图元,这个图元跟两维模式下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它的不一样首先在图元是有关系,也就是说窗和墙之间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些关系就决定了它是可以被我们使用,被我们进行后续利用的。这让我印象非常深。第二个非常深的就是可以参数化设计,也就是说他在这个图元构建的参数做调整以后,整个设计图纸里面就设计模型里面所有的一样的东西都会做同步调整,这是在原来传统的两维设计模型做不到的,这两个东西给我印象非常深。同时基于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理解为它能够帮我们打通整个项目从立项一直到竣工包括运营的整个信息链。这也是我们杨博士提的打通两个数据。这也是我们理解的这个信息技术为什么会作为一个很关键的技术。

     第二个技术是革命性技术,因为整个人类历史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到现阶段的后工业文明,也就是我们信息文明的时代,我们认为建筑业始终是落后的。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来建筑业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信息化,一个是工业化。即使我们的工业化已经到了这个信息化的阶段,比如说飞机制造。据我了解,它是没有二维的,所有的都是模型设计好直接交付给工厂生产。它的体量其实已经很大了。现在的空客380,长度已经达到了大概80米,那么你想想看,我们超高层是100米,我在想我们的建筑是否也可以躺倒在工厂里生产。如果技术做好了为什么不能再竖起来来使用呢?如果我们的材料问题解决的话,我想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说BIM的到来不仅仅是BIM本身的东西,他会给整个建筑业的组织方式带来根本的变化,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另一个是工业化,我举一个例子,目前据我了解在BIM技术的所有应用当中,设计模型是设计模型,施工模型是施工模型,虽然它们相互继承,但是完全是两回事。那么这就是我们从组织方式的本身上就把它隔掉,设计和施工应该是在一起的将来我们的组织方式如何向一个方向发展呢?将来我们的施工单位和设计是在一起的,二者会整合。因为对于用户来说是要一个产品而不是要你分开设计,所以说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的。第三个是基础性技术,在整个(工业化阶段)里面,有三项重要的工作会左右上海的创新技术,第一个技术就是58号文件中的BIM技术,第二个是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动的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第三个就是绿色建筑,这三个东西其实是有合理关系的。按照我们领导的解释,绿色建筑是我们的一个导向,因为它并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导向,决定我们将来的建筑一定是往绿色技术发展的。装配式将是一种生产方式,是我们大量的工厂生产的方式。而BIM技术,就是这两个导向跟装配式的一个基础。就目前来说在上海装配式的试点中,他们觉得必须要实施BIM技术,因为预支构件如果不在信息模型中进行虚拟的施工或者是设计的话,那么将来到现场碰到问题装不上去,这个返工的量是很大的。不像我们现在可以改改,它是不能改,只能把这块东西拆下来重装的,所以说我觉得BIM技术将来是支撑这两项东西的最基础的技术。这个就是我们对BIM技术的理解。其次,在这三个技术基础上,其实BIM还有很多功能:可视、模拟、分析、协同……不论是组织方面还是沟通方式上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就我们目前依靠两维图纸沟通,这个沟通是非常困难的。有了BIM模型后,跟业主沟通包括跟用人单位沟通都会是非常简单的。这个沟通其实是为了防止后续的返工,为后续的改变打下很好的基础。还有分析、协同。这些功能将来会带来我们原来管理方式包括组织方式的一种变动。因为政府比较强调透明和共享,而企业有自己的商业秘密,这与政府的愿景相违背,所以将来特别在政府投资工程里面,透明就显得至关重要。BIM技术触动我们去推行,不是建委?而是市纪委提出来的,从反腐的角度提出来的。他认为目前政府投资工程里面很多东西不透明借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透明性的问题。整个BIM技术的好处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就目前而言可能并不是很清晰,我们认为一个就是能够节约投资,但是目前来说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国外也有类似说法,虽然我们也觉得好像有点吃不准,但是我们相信它能节约投资。第二个就是节约工期同时提高质量。这是我们政府投资工程里面最关心的几个事,而反腐就是我们政府最终的一个目的。
 
     整个BIM是什么呢?我们是这么理解的,(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后来有个英文这个是英文缩写过来的,因为发文的时候这个英文的叫法不能放在文件的名字里面,后面你看通篇都是BIM的东西,BIM的英文的全称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是有人他把后面改了一下,改成一个管理。我觉得这个可能更可靠,因为这个model加ing是一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管理过程。所以这就是从我们的角度把这个BIM大致揣摩了一下,也许不准确,希望大家不断理解这个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去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这是第一个我要讲的在前面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为我们制定文件的时候也在琢磨就这个东西是不是政府一定要去推。有两种意见一是一个新技术来了以后如果都是政府去主导去推,政府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时间;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我们政府一定要去推这个东西。我们政府要推这个事情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我们习总书记到上海以后,要求上海除了原来的四个中心以外要建一个世界的创新中心,我们的韩书记也来过,因此我们就把 PC(装配式)和BIM技术作为了两项创新的重点。这两项东西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后我们觉得政府要推这件事情。那么政府在推这件事情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文件中里面提到是以企业为主导,应该是企业为主导。因此我希望在座的企业能够积极的去参与这个事情;还有一个是市场为导向,这是我们的两个立足点。政府主导作用比较小,所以说我们在整个指导意见里面写了三年。也就是在三年以后政府应该要退出,让市场去促进这个事情的发展。其次,从上海市政府角度来说,在很多事情中都会有一种鼓励一种促进,所以说政府主导还少不了。将来,我们政府在这里面承担的事情将会比较有限,尽量让市场让企业去组织。
    这是我们整个指导思想的原则。在整个大原则里面我们也划分了几个小原则。
     一个就是整体规划跟分布实施,因为全国都在推这件事情,但是我们觉得推这项新的技术还是需要理性,把整体的东西做一个整体,对上海未来的整体的规划做一些规划,同时按照这个规划分布去推进,所以这里面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们整体规划跟分布推进;第二个原则跟我刚才讲的指导思想有点类似:政府引导。引导措施有两个,一是推出一些扶持的政策,企业解决不了的标准、规则由政府来制定、引导。其他的事情交给市场,由市场来主导。第三个原则就是重点推进与面上指导。面上指导就是我们政府会把政府的工程拿出来,作为重点去做试点工作,在政府工程的推进当中去总结一些经验、一些做法,包括标准制定。通过政府工程总结出一些东西后再面向指导,为市场做指导。目前来说市场上的内容其实五花八门,而且参与的企业大多都说自己能做到什么,但是整个行程体系东西的没有,所以我们想重点推进解决面上的问题。第四个原则就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这个在原来国家的战略里面提的,因为BIM技术实施以后,将来我们所有建筑模型将会沉淀在计算机上面,于是便会涉及到一些安全性的问题,那么此时我们就要鼓励本市甚至国内的一些企业来参与这些(安全)软件的信息系统的开发。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在整个意见里面规划了三年也就是说2017年是要全面运营的。在整个推进当中我们定位2015年为试点培育阶段,那么2016年就是推广应用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再推广,这里面的试点培育阶段其实有大量的基础工作是在2015年要做的。最近我们要出台一个关于开展试点的通知,对试点的工程要做一些要求,因为现在(文件里)没要求然后再针对这个通知开展试点,在试点当中解决一些关键技术、标准等。2016年就是推广应用了,这里有一个很标志性的目标,2016年年底要把上海所有的标准规范,包括配套的政策、在商务上面的招标合同上的一些示范性的标准型文件、配套的一些环境都要建成,希望企业能给我们出点主意。其实因为我们写的第一个时间比预计时间还要短, 2015年就要完成,后来我们觉得2015年是不太可能,所以放在2016年。2017年上半年我们可能就是把一些原来2016年以前做的两年半的事情尽可能做一些总结,同时研究一下政府怎么退出扶持,由民间的组织来做这个事情。2017年下半年我们认为就可以全面推行这个BIM技术,那么我们想上海的BIM要走在全国的不能说第一名就是说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主要任务我简单介绍一下,大概有这么五项任务,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展试点,这是最关键的。因为我们想通过试点解决两个问题。近期我们会出一个试点,如果说企业有兴趣的话我们通知发了以后可以来参加,但是我们的试点是比较严格的,不是你随意拿一个东西来我们就让你试的。将来如果多的话我们也可以分层次解决问题,因为将来我们试点的成果就是为了企业,我们不在招标里面为你加分,怎么证明你有能力呢?将来你参与试点的这些证书就可以作为你企业的能力,否则我没有办法评定你有没有能力。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制定标准规范,这里面标准的事情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因为国内也在制定,国际上不同的国家又都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说因为国家制定了很多。我们原来写文件的时候讲上海就不要制定了,国家制定好了我们就用国家的,但是因为国家制定的标准从目前的征求意见来看相对好像都比较原则,不具操作性,那么我们决定在地方上要配套,在国家标准技术上也要制定地方标准,主要是操作性标准。哪怕叫到“则”也可以,只要能够指导工作。这是一个技术上的一些标准,这些大量的标准可能跟信息化有关,比如交付、数据格式分类标准……,这些标准都跟信息有关,还有一个就是要制定未来在招标里面,在合同里面我的示范性条款,特别在政府投资工程里面。怎么招?招标怎么写你都没有?这些都要制定。同时我们可能还要制定一些其他的政府里面要应用的标准。因为政府对市场要进行监管,你怎么监管?如果在BIM应用以后你怎么监管?第三个能力建设可能更多要靠企业,目前来说可能不一定是政府自己主导的,可能有政府相关的党委会再推出。你企业的能力跟你的软件在本土能不能用的这种东西,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认定。因为要指导企业,特别是一些刚进来用BIM的企业能够选到好的软件,好的咨询单位。这个就是政府要做的。其他大量的事情我们觉得应该是企业去做的,就是应该通过培训通过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自己的能力建设。
     第四个是比较关键的——政府调整监管。因为这是将来作为BIM技术推进的一个关键的卡口,因为目前来说都是收两维图纸的方式来进行审批。在技术上,施工企业可能用到的应用点比较多,但到我们这里报的东西都不多,都是跟设计有关的相对多一点。对于2015年的试点,现在我们跟迪士尼在做一个课题研究。因为迪士尼已经提出来了,美国进来以后BIM用得比较顺手,他觉得为什么还要交两维图纸给你,市领导也同意他们在这里做试点。管委会将来的审批可能会拿出1~2个项目做基于BIM模型的试点,但是我的理解虽然是基于BIM三维模型以后,两维图纸还是少不了的。好处就是BIM模型可以输出两维图纸,只不过输出以后可能还不符合我们当前的两维图纸的设计规范,规范上肯定要做一些调整,因为原来软件都是按照老外的深度要求来做的。据我们了解,新加坡将在2015年要求他所有报建的审批从设计开始全部要求提供三维模型,这个推动力是很大的。一旦执行下去后你的企业必须提供这个东西,不是你自己做就是找人做,因此我估计试点会从2016年进一步扩大,这是我们政府的一个重点。另外三维模型以后特别是有些审批其实是可以减掉的,因为BIM模型之间有关系,原来两维图纸没有关系只是看。这样的话就是计算机辅助审批包括分析,包括模拟都可以实现。这就是对我们政府的一个很大的改变。
     第三个就是三项融合。三项就是刚才讲的一个是BIM,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绿色建设这个三项融合,这个融合就是将来推BIM时候结合起来一起做,不是单独为了推BIM而推BIM。保障措施在这个文件里面提了一点,一个就是组织。政府既然要推,那么就是应该有组织,没有组织怎么推?组织目前文件里面明确了三个,一个就是由我们市的分管副市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因为推BIM不是我们建监委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我们的立项部门、规划部门、将来的房管包括消防就等跟建设工程有关的都涉及到的部门,包括将来提供扶持政策的科委,经信委都在里面,我们要成立一个联系会议来共同研究怎么在上海推这个东西。第二个组织就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办公室,设在我们建委里面的。由建委里面具体来承担,我们联席会议的另外还需要一成立一个BIM方向的专家组来为我们的决策做一些技术上的管理,同时为我们的试点、标准制定来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这些组织,将来可能会搞一个去推动,去形成一个民间就是企业间的联盟,把上海方方面面的企业聚集起来。不是政府,是企业聚集起来,来共同推这个事情。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市场的力量应该是要超过政府的力量。
     措施这里面写的不多,我们想了半天好像也没有很多的措施,这些措施也比较管用。第一个措施就是在整个推进里面,设计招标对应用BIM技术的加分,那还有一个我们政府工程里面要推,这个可能大家看一下文件有两项措施。第三个就是我们的政策,政策目前来说可能主要是在软件企业我们想有一些扶持。对高新企业有一些扶持。同时我们有一条,就是在评奖加进去,这个本来我有点想法,因为原来我们写的东西是白玉兰奖一定要用BIM技术才能定白玉兰奖,后来我们的协会反对,我们觉得比较纳闷,后来我们就改为加分。如果加分加多一点也是一样,因为加几分没写有这么一个措施。那么最后就是我们就是说在整个BIM里面怎么引导宣传的事情,今天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协会帮政府一起来宣传。将来我们政府可能在2015年做一些普及性的宣传,在2016年在后续做一些专业的深入的宣传,这样就保证这个BIM走向,首先大家要知道这个东西,而且要理解这个东西,最后来支持这个东西,否则就是很难形成我们社会的一种合力。
     这个就是我们整个指导意见的大概一些内容。下面我再花几分钟时间谈谈跟指导意见无关的一些展望吧,我记得第一次了解BIM技术是2009年也是在同济,大概是10月份同济搞了一个国际的VDC虚拟设计与施工的国际论坛。那时候我在监管处正好有空来听了一听,顺便了解了这个论文,其实BIM核心就是虚拟式技术,入门了解了一下觉得这个技术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也有一个疑问,我觉得传统建筑业房子造得也蛮好的,这个东西用得有什么意义呢?当时跟我们边上一个老师探讨了一下,他跟我说预测10年以后这个技术肯定要全部应用。现在是2014年,距离当时应该是5年了,那么我们现在发了一个文三年了,就是2017年这样加起来是8年。如果在座各位这么踊跃的话我想(全部预测)还可能会提前,从现在理解我觉得这个十年是可能的,原来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传统的行业就是这么回事甚至我知道有些钢结构的生产已经在采取BIM了,只是我们不太去了解也不太去推这个东西。所以说我觉得在十年这个是有可能的,另外我觉得我们的整个建筑业(信息化)如果真的到来以后,整个建筑业(信息化)首先的代表就是它的组织方式,第一个就是政府的方式会改变。因为将来如果说我的BIM模型做好以后,我们现在建的智慧城市,也就是城市里面的所有的地下的、地上的东西都应该有统一标准的模型,在我们城市的地图上。你将来造一个新的建筑怎么用?肯定是把建筑的模型先放到建筑群里面,因为上海的密度实在太高了,你不放进去是有问题的。像新疆周围没东西那没关系,那么你必须放在里面。将来对这个建筑做评估,无论从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还是从它对交通、环境、温度的影响,你可能将来就是用这种风险技术来分析行还是不行。申通公司现在在推BIM,他跟我们提出来,他说我周围的东西我没有,我自己建太累。但是我跟他们说我们现在也没有,可能只有局部。将来我估计这些东西都有了以后,首先我们建筑物的审批就变得非常的数字化。
     将来你推进下去,那么实现了虚拟设计与施工,再加上装配式,我们所有的这些原来政府的审批你认为还有必要存在吗?有些东西我预测有可能政府就大大会简化审批。因为我看过新加坡做商务模型审批,他说他可以把这个审批周期缩到很短,但是我们还没有去考察,我们要去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做的。运用这个东西后你觉得将来我们施工的组织方式、还会现在这样吗?我判断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大家已经看到了,我们建筑业虽然是落后的但是随着我们建筑业BIM技术来临以后,加上互联网的技术原理,将来我估计我们的分工跟组织方式包括协同方式都会做到很大的改变,这个我先也不去做很大的判断,因为这是将来的事情,希望大家在这个趋势当中看准这个目标,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把当前的每一步的事情做好,我们政府也是这样。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本文节选自2014年12月4日,《上海市推进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宣贯会上,上海市建管委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沈宏演讲稿,约7500字。
回到顶部
X
关注鲁班软件
了解更多鲁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