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城市置顶技术

2021-05-10


课程简介:

城市未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城市规划就建立在对未来空间的安排和对前瞻愿景的设想之上。从1916年出版的《乌托邦Utopia》到1887年出版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s》,古今中外人类对“未来理想城市”对探索从未停止。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思考,吴志强院士从三方面展开对2035年置顶技术的探索。

一、2035城镇发展的基本背景

2035年,我国城镇化将构建于以下五大背景之下,(1)精准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和城市发展规律、(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3)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人口跨域跨境跨文化同空间融合)、(4)人类更长的健康寿命、(5)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将给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带来新模式。

二、城市技术发展的七波理论

从1785年起至今,全球城市共经历了七波技术革命,七波技术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在四十年快速发展,完成前四波技术(机械化、钢铁与铁路、电力与汽车、航空与电脑)的空间落地,后三波技术(生物与信息技术、生态可持续、人工智能)将是我国城市大规模提升的重要方向。

三、未来9大技术领域与展望

结合全球最新预测,吴志强院士基于区域城镇群落、能源系统、水系统、建造系统、大气系统、生物系统、城市智能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城市链接系统九大领域,布局108项城市置顶技术,落点于城市规划、城市生产、生活与治理。

未来15年里,客体空间智化、主体规划智化以及组织智化都将是革命性的。谁能在这三个方面领头,谁就能在规划、建筑、园林、环境设计等所有方面领先全球最前沿。

 

 课程链接:http://www.lubanu.com/front/couinfo/900.json



吴志强院士个人简介

 1620633674661684.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综合方案总规划师。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全国城乡规划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世界规划院校联合会首届联席主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博全国劳动模范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城市规划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建设部、科技部和上海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内外诸多规划设计重要奖项。

 

 

回到顶部
X
关注鲁班软件
了解更多鲁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