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er心得 | BIM落地难的一些看法

2021-12-03

不论是政策层面或是企业需求层面,BIM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项目真正实现BIM落地依然还是困难重重。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哪些原因可能会对BIM落地造成较大的阻碍。


对于业主来说,用BIM是要提升设计质量,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管理成本,从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功能区域空间管理等方面得到提升。

截图20211203091503.png

而从BIM建模到成果输出其实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沟通协调的。


以设计阶段举例,若是在扩初阶段还好,只要BIM成果在扩初100前能够反馈,那么BIM所反馈的问题还是可以体现在设计图纸中。


一旦扩初完成进入施工图阶段,那么对于设计来说,只要不是对项目有太大影响的问题,基本上会先搁置,在后续的升版图或者是变更单中体现。


这里面的问题是,扩初阶段图纸改动很大,需要BIM建模、改模、出成果又快又及时。我们曾经遇到过扩初阶段模型改版了17版的,差不多是这一版提供的设计意图还未完全改完,下一版设计意见又来了。

q.png

这需要BIM团队与设计团队必须有极为有效和精准的沟通,BIM团队有标准的翻模手段和充足的人员储备,能同步并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否则BIM的每一步工作都在设计之后,那么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这里面经验又十分重要,在这个阶段以哪些内容为主,哪些可以先做哪些可以在后续施工图阶段做?取舍特别重要。


全做显然时间来不及,而重要内容例如重点区域净高、涉及防火区域划分的管线路由、对于后续设备进场或者影响施工的路线等若不能提前在扩初阶段确定,到后续阶段发现问题会显得十分被动。


这需要工作在扩初阶段开始,其BIM的基础成本(建模、改模)会比常规建一遍模调一遍管综这种大上许多。

q1.png


而目前做BIM,很多所谓的设计阶段是翻施工图,而且还有很多是施工图审图后。


这样对于BIM咨询团队来说,基础成本减少了许多,基本上图纸已经定版,改动较少,但对于业主来说,BIM在设计阶段所发挥的价值就比较有限了。


所以,在目前无法做到所谓正向设计的现状下,设计阶段的BIM究竟从什么时候介入,愿意有多大的投入特别重要。否则且不说后续施工阶段的落地,至少在设计阶段是没法落地了。


再来谈谈后续阶段。


一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BIM是完全分开的,数据的延用很差。

时常听说一些施工单位的朋友说到设计阶段的BIM拿过来后没法用。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做设计阶段BIM的人不懂施工,机械地以满足业主意愿去做,导致很多内容在现场施工是做不了的。简单举例,曾遇到过道管线全部成排铺设,桥架在最上方,同样铺满过道。


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管道成排可做共用支架,又美观又提升了净高,但是这里面出现的问题是压根没考虑桥架的上人空间以及管道附件、连接处的检修空间。

q2.png

第二个是设计阶段的BIM模型做的太粗糙,为了速度牺牲了支管、牺牲了附件、牺牲了设备、牺牲了这部分又牺牲了那部分,当施工阶段将这些内容加进去之后会发现,空间的设想与设计阶段所给的成果完全不同。


这里说的是数据延用的问题,而施工阶段往往又有施工阶段自身的问题。


比如很多项目BIM作为单独部门独立出来,且地位超然。几个会操作软件的BIM工程师每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翻模、调模,但与现场实际联系却很少。当BIM不主动去结合现场,而现场又没有意识去寻找BIM解决方案,最后只有可能是各做各的。


比如现场某项目支护桩爆破,这个工作的方案是完全可以用BIM来模拟的,但是现场依然以自己的方式写方案,做评审,BIM更是都不知道这个重大节点。

q3.png

最后事情做完了,要参加BIM大赛了,想到这个可以做个动画添加到PPT当中了,于是做了个小视频。


例如此种时候为了BIM而BIM的内容并不鲜见,这就是难以落地的其中一个原因。


到了这里,个人觉得落地难的问题除了执行力、不重视、抵触心理等一些主观意识的问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BIM整个的顶层规划。


如上文所说的设计阶段介入时间以及成本投入问题,模型不全或未能考虑后续施工问题,又如施工阶段同样存在不能主动寻求与现场结合等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纳为规划问题。

q4.png

若有详尽而可实施的BIM规划,将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多阶段数据延用机制,现场实际结合点等规定成标准,那么至少客观问题可以解决,剩下的就是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这方面恐怕需要更多的是上层推手的助力。




回到顶部
X
关注鲁班软件
了解更多鲁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