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时实现碳中和

2022-03-17

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双碳3060目标,即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我的问题是,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上海,何时实现双碳目标,特别是碳中和目标?


首先我们要对什么是碳中和企业、什么是碳中和园区、什么是碳中和城市、什么是碳中和国家做出明确的定义。这些定义现在还不够明确,需要科学定义。


碳中和国家的定义是简单明确的,中国2060实现碳中和,就是在2060年中国全国的碳排放实现净零排放,即碳排放的量和碳吸收的量相等。这里的碳排放量,应该是不包含进口材料、商品包含碳量,是按谁排放谁担责的原则确定的。


中国碳中和时间是2060,上海能不能提前,能做到什么程度,上海怎样算是碳中和城市?只是上海城市本身的耗能碳排放中和就算碳中和,还是包括所有输入的材料、产品和服务资源包含的碳量,这是个重要问题。


只是上海城市自身消耗的能源碳排放显然是不对的,上海的庞大的工程建设和所有消费品原材料和外地生产厂商的碳排放量,上海作为消费者仍然是有很大责任的。所以上海碳中和的目标时间是哪年,碳中和的标准是什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微软公司提出2030成为碳中和企业,就包含了对前端碳排放量的担责。如果这样的企业多了,则全球全社会碳中和进程将大大加快。


其实碳中和城市有三个标准(范围):


  • 第一个标准是碳排放平衡城市


基于谁消费谁担责的理论,一个城市应担责的碳排量算法是:

上海应担责碳总量 = 上海所有碳进项 – 上海所有碳销项 – 上海吸碳量

等式右边等于零时,上海是碳平衡城市,但非绝对碳中和城市。

其中:

“碳进项” =本城市所有消耗的外省输入的物料、商品和服务的全部碳排量(碳含量)+ 本市能源消耗的碳排量。

“碳销项”是指本市向市外提供物料、商品和服务、且对方能接受担责的碳排量。

实际上做碳平衡城市对前端进行碳排量担责,对上海而言并不会增加太大的难度。因为上海不仅是消费型城市,它是有巨大创造力的城市,上海输出了很多的产品、服务,是可以输出很多销项的,由市外下游来承担,所以担责的碳总量不会增加太多,但算法上我们要改变过去只是计算自己直接发生的碳排量。


  • 第二个标准是相对中和城市


即按中国国家的碳中和的标准算法,即:

上海所有能耗在本地排出的碳排量 – 上海吸碳量 = 0 时,这里不包含在外地生产的材料、商品和服务(包括外购电力等)中的含碳量。

这个标准对上海有些低,因为上海已经是服务型城市,制造业都已迁到外地,按这个标准算,上海对国家碳中和贡献是不够的。


  • 第三个标准是绝对中和城市


上海所有碳进项  上海吸碳量 = 0 时,上海是绝对的碳中和城市,这个要求很高,较难做到。

从以上分析,上海如何实现碳中和,什么时间实现碳中和,还真不好讲。最合理相对还是按第二种标准(范围)相对合理,你说上海什么时间能实现碳中和呢?



回到顶部
X
关注鲁班软件
了解更多鲁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