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造施工管理平台在成都市大运会东安湖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
智慧建造施工管理平台在成都市大运会东安湖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一) 案例简介该案例是智慧建造施工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在成都市大运会东安湖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应用。平台基于项目体量大、工期紧、社会关注度高、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的实际情形,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IOT(物联网)+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项目设计可视化、参数化,项目施工虚拟化、流程化,项目信息互通互联,项目管理立体化。 图1 智慧建造施工管理平台
(二) 申报单位简介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建筑、市政、冶金、公路四项施工特级以及五项设计行业甲级、勘察综合甲级等多项总承包及专业承包资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智能建造领域拥有智慧城市、智慧工地、BIM技术服务等多项产品,具有成熟的智能建造能力。上海鲁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BIM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专注打造能够支撑建筑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BIM数字化平台——鲁班工程管理数字化平台(Luban Builder),以及可承载园区级或城市级的BIM、CIM数字化底板——鲁班开发者平台(Luban Motor),为建筑产业相关企业提供基于BIM、CIM技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二、技术产品特点和应用场景(一) 技术方案要点
3.分单位分部门分岗位的权限机制。通过对各参建单位人员的不同应用权限设置(如图6所示),明确其岗位工作内容,提高各方协同参建能力。
2.人员定位。采用5G通讯技术、北斗定位技术与管控平台融合,项目管理人员通过配戴定位胸牌,将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数字场景中动态展现(如图16所示),确保安全巡视工作落地。
3.车辆定位。通过在主要作业车辆上安装定位装置,追踪车辆行动轨迹(如图17所示),优化线路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冲突点,提高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及运输效率。
5.基坑位移监测。本项目现场布置监测点93个,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各监测点位移变化、变化趋势及监测的可视化区域范围(如图19所示),对监测数据异常情况完成预警推送5次,有效减少基坑边坡的施工风险。
1.电子沙盘。电子沙盘(如图20所示)包含项目参建单位的基本信息,便于对项目基本信息的区域划分、统一归集、可视化查询。
2.进度管理。平台与BIM系统数据互通,建立结构物全生命周期状态,能查看进度现场生产管理信息(如图21所示),实现施工过程模拟及现场进度对比,为进度纠偏提供直观依据。
3.资料管理。各工程资料与BIM模型构件关联,各参建方通过电脑端、手机端查阅(如图22所示),实现项目资料的各方协同、应用与共享。
4.协同管理。基于平台线上完成了各方报检报验、专项检查等传统线下工作流。本项目60余家参建单位共554个人员,共完成了2890个工作审批的流程闭环(如图23所示)。
6.人员考勤。人员考勤模块(如图25所示)将人员实名制、出勤记录对接监管系统,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当日现场各队伍、各区块、各工种作业人员数量及考勤记录。
7.施工现场监管。通过实时视频监控并记录施工现场车辆、人员进出、人员安全帽佩戴等情况(如图26所示)。同时,视频监控对接住建平台,辅助政府部门对项目统一监管。
未来,双方还将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展开更深入研究合作,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建造过程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