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三馆二期项目BIM应用实践
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型文化类综合体建筑的建设量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但由于艺术中心设计造型复杂、空间复杂、功能复杂,文化类综合体建筑发展还存在施工难度大、资源浪费等问题,受到外界关注。BIM技术的出现为文化类综合体建筑提供了高效的工作方式以及信息集成的数据平台支持,能有效地解决文化类综合体建筑全生命周期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由中铁城建集团承建的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三馆二期项目通过引入鲁班BIM技术,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与集约化管理。
管理难度大。专业分包多,作业交叉面广,工序穿插困难,图纸版本及设计变更多,总承包管理难度大,工期紧张。
工程结构复杂。西塔楼与东裙房框架柱不规则向外或向内倾斜,距离最大为3.3m;大面积采用装配式施工;局部楼层高,跨度大;型钢梁柱节点处钢筋构造复杂。
质量要求高。本工程作为济南市槐荫区重点工程,项目及建设单位对质量要求极高,目标为鲁班奖。
场地面积小。基坑边距建筑红线距离近,场地可用面积狭小,材料加工区及堆放区规划尤为重要。
业主方要求高。三馆二期项目作为商业综合体,建设单位对该工程施工质量要求极高,十分重视BIM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合同明确要求施工过程必须应用BIM技术。
(1)管线综合排布及碰撞检查。利用BIM技术对管线综合调整后的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共发现优化碰撞点3457处,通过净高检查及漫游检查两种方式,来确保项目安装管线无碰撞难点。
(3)能源中心精装修应用。通过利用BIM技术对能源中心进行渲染模拟,为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实现对空间的优化,提高项目的美观和人性化程度。
通过BIM技术应用,提高了项目对于施工现场的策划水平和协同办公能力,尤其在质量安全问题的管理方面,实现了提前防治、全面监控,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工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重难点,利用BIM技术三维技术交底,避免因交底不明确造成的工期延误与损失。以东裙楼PK板施工为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提前13天完成施工任务。
利用BIM导出钢筋料单,对班组提供的下料单进行审核优化,节省钢材110余吨。机电安装方面,通过碰撞检查,及时发现图纸问题并进行解决,调整预留洞口79个,有效的减少了返工而造成的损失。
项目极其注重BIM人才培养,并定期组织观摩、培训,项目BIM技术人员由最初6人增加到13人,为后续BIM技术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